Skip to main content

切勿人类爱比较的天性,而忘了初衷。—— 艾尔文

很多学校老师,喜欢拿学生的成绩跟同学们比较,戴有色眼镜对待放牛班的同学。
其实,上学是为了什么?

难道是为了只是考试,然后得到一纸文凭,就步入社会大学?

很多放牛班的孩子,他们不是不能,而是在他们迷茫时,少了一个愿意指引他们的人。因为人类有无限可能。
即便是精英班的孩子,也被我国教育文化框框了,为了考到较好的成绩,所以要【努力读书】。只有考到好成绩,才能进大学。这是一种迷思。
我曾经是放牛班的学生,也是精英班的学生。

别人问我,上学是为了什么?
我回答说:上课,考试,努力读书才能在出社会后得到一份好的工作。
这就是社会定律。很多父母也在灌输这样的思想给孩子:孩子啊,你一定要用功读书,这样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。
我更希望,父母可以从小灌输孩子:【做个对社会,对国家,有贡献的人。抓紧每一个学习的机会,这将是你促进人类文明的资本。】

这句话是阅读国外的读物后的觉醒。
小学、中学求学生涯中,似乎没有任何人提醒我,“抓紧每一个学习的机会,这也许会为国家,为世界带来一点点的改变。” 学校与家庭灌输的意识浑浊了孩子的思想。
孩子们出社会后也只是为了金钱而工作。而这一种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,让孩子处于自己设定的框框里。限制了自己的天赋。

其实,除了父母,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如今,越来越少教师,是真心为学生着想的。何以见得?在校园中,只要是成绩标青的学生,老师就会标记他们“好学生”。忽视了那些成绩平凡却善良品格的孩子们。殊不知,教育是全面性的,除了学术,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品格态度并重。在孩子的成长路上,老师也应该竭尽所能指引学生,雕塑好品格。

Comments